
4月16日,我们在德正楼507会议室举办了以“从‘引语’的变化看学术范式的转换” 为主题的读书会。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读书会。读书会由我们青年教师王立峰主讲。
读书会伊始,为引导大家深入理解学术范式发展,王立峰老师引入“理论旅行”概念。该概念指出,理论或观念如同人一样,会在不同人群、境遇和时代间流动传播,兼具共识性传播和历史性变化的特性。王老师通过结合自身经历,剖析了同一概念在中英文语境下的差异,鼓励同学们不要囿于固有语言框架,强调日常文化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随着读书会的深入,王老师将话题聚焦于《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中的核心观点。通过对比严耕望教授所提及的传统纲目体和现代夹叙夹议体两种论文写作方式,清晰地呈现出学术范式的历史演变。他表示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学术表达形式的变化,更反映出学术理念的革新。在学术规范演变方面王老师指出,古代读书人基于虚拟共同体,化用他人话语无需注明出处;而现代学术强调专业细分,对学术规范要求严苛,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读书会尾声,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学术写作时不仅要引,还要“引得明晰、有据、有理”。如今常见的明引替代暗引、全引与略引的权衡、正引与反引的穿插,都是学术写作逐步走向技术化、规范化的体现。
本次读书会不仅让同学们对文学和学术范式转变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大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