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网络文学作协副主席李玮受邀,在仙林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作主题为“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迭代与IP融合”的讲座。李玮教授以专业视角,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关于网络文学行业动态的深度分享。本次讲座由中文系教师陈莎莎主持。
李玮教授首先梳理了中国网络文学的类型迭代脉络。她将网文发展分为类型化开启、类型化成熟、后类型化三阶段,介绍了网文从早期的玄幻、言情等经典萌芽,到后来历史、游戏等细分类型的崛起,发展到近年来的悬疑、科幻、反套路等流派的流行。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阶段类型演变的社会背景。她指出,网络文学的类型迭代并非简单的风格更替,而是行业对用户审美、市场需求的敏锐反应,例如“黑莲花”题材的走红,正是源于其对当代人生活与情感的真实映射。李玮老师介绍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大文学观”等理论,拓宽了讲座的思想深度。
李玮教授围绕“网络文学IP融合”议题,深入剖析了IP从文字向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品等多领域延伸的路径与逻辑,介绍了“无CP文”、“反恋爱脑”成为网文发展新趋势。李玮教授指出2015年为“IP元年”,《花千骨》《琅琊榜》开启热潮,如今60%以上影视剧源自网文改编(如《开端》、《苍兰诀》等)。她强调微短剧是业态融合核心,红果短剧等平台月活超2亿,内容迭代与网文同步,且IP改编关键在保留“内容前沿性”,而非照搬原著。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听众围绕“IP融合改编的限度”、“新人作者如何在当下环境中脱颖而出”、“AI与网文结合所衍生的创作伦理”等问题积极提问,李玮教授结合自身经验一一解答,现场讨论氛围热烈,掌声不断。
中文系左凡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认为李玮教授的分享不仅厘清了网络文学类型迭代的内在逻辑,也为IP融合发展提供了实用思路,对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研究及IP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参会学生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拓宽了对网络文学行业的认知视野,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